风光摄影是摄影人的最爱之一,但随着摄影理念的发展和更新,缺少内涵的风光作品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诟病,风光摄影似乎走向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期。
摄影双师课堂邀请著名摄影家李德林老师分享他的风光摄影理念和创作历程,看他是如何从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和诗词歌赋中汲取营养,树立起自己别具一格的摄影风格的。
著名摄影家
《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
摄影家李德林出身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纪实类摄影有着独到的见解;随着阅历的增长,李德林对人生的体悟也日渐深入,他选择从自然风光中找寻能够寄托情感的画面,拍摄出颇具传统中国画意味的风光摄影作品。
多年来,李德林走南闯北,拍摄过很多题材,在这一次次社会实践中,李德林意识到,如果摄影人没有长线关注点,就很难形成风格。近年来,编辑职业又让李德林得以广泛接触知名的摄影人,在与他们深入交谈中也让李德林再次意识到摄影风格对摄影人的独特意义。李德林认为,找一条符合自己内心,自己又同时热爱的路,最能形成风格,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李德林同时在书画艺术和诗词歌赋中陶染身心。“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白居易诗歌中传达出的平和悠然的心境让他心有戚戚焉。他也喜爱周邦彦词作中“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传达出的生灵的盎然生机。
他曾经讲过:“我的风光作品更多是营造文人画的感觉,虽说像画,但不是模仿绘画,画是造出来的,摄影却是现实自然中的真实存在,本身就有诗情画意。当用镜头把心境、风景、感受融合在一起时,便形成自己独立的作品。”
尽管李德林在新闻、纪实等领域的成就非凡,但是每逢被人问起“你是拍什么的”时候,李德林都会坚定地说——专注于拍摄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
在李德林看来,风光摄影在当代是有意义的。在过去,书画大家的山水画滋养了人们的心灵,丰富了中国文化;好的风光摄影作品也应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持手中的相机撷取自然中诗性的部分,借用绘画的表达元素,意欲通过风光摄影来表现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趣味。
李德林诗意风光摄影作品
城市独家授权合作伙伴